- 习近平: 为实现我国探月工程目标乘胜前进 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2019-02-21
- 带着技术走出去 我国科研成果远赴阿拉伯2019-02-21
-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2019-02-20
- 全球首个5G火车站落地上海虹桥2019-02-19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述评之二2019-02-18
- 湖北两个“大科学装置”迈向创新高地2019-02-18
- 加大科技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2019-02-18
- 银河系中心附近发现中等质量黑洞2019-02-15
- 湖北省天文学会到沙市中学开展科普讲座2019-02-01
- 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9年第一次秘书长工作会议顺利召开2019-01-21
- 湖北省公路学会到荆门市公路学会进行调研2019-01-21
- 省信息学会学习传达省科协党组书记叶贤林讲话精神2019-01-21
- 湖北省公路学会到襄阳调研公路学会工作2019-01-15
- 湖北省天文学会第八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圆满闭幕2019-01-12
- 省公路学会组织专家组赴宣鹤高速公路、建恩高速公路进行工程技术咨询2019-01-10
- 省科协领导出席省公路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会2018-12-29
- 湖北省烟草学会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暨传达学习2019年行业工作会议精神2019-01-30
- 省科协所属学会党建工作座谈会召开2019-01-22
- 省公路学会开展系列党建强会特色活动2019-01-04
- 省烟草学会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18-12-29
- 湖北省信息学会临时党支部赴“洪湖瞿家湾镇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2018-12-20
- 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机关党支部赴红安开展红色教育活动2018-12-11
- 省科协所属学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举办2018-12-11
- 省机械工程学会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赴红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活动2018-11-26
- 第八届湖北省岩土工程学术交流大会召开2019-02-20
- 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2019年新春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2019-02-02
- 湖北省水土保持学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汉召开2019-01-18
- 湖北省天文学会启动“同一天空下”全球天文行动2019-01-13
- 省灾害防御协会召开2019年湖北省重大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会商会2019-01-04
- 湖北省土地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土地文化交流会顺利召开2019-01-02
- “2018年中国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年会(COINFO 2018)暨大数据与城市创新治理论坛”顺利举办2018-12-21
- 2018水利水电科技创新高端论坛暨武汉国际水利水电博览会在汉举行2018-12-11
科技工作者风采
MORE-
马丁教授是妇产科学界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和“973肿瘤侵袭转移”项目首席科学家(2002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20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妇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肿瘤侵袭与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
马丁教授30多年来坚持医疗一线工作,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妇科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施行妇产科手术逾万台,精于妇科手术、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同时注重临床实践中重大难题的系统研究,在妇科恶性肿瘤防治和遏制肿瘤转移临床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1)合理应用先期化疗并通过改进手术方式缩减对女性生育器官功能的损伤,使保留妇科恶性肿瘤年轻患者生育功能成为可能;(2)发现中国人宫颈癌易感高危基因和HPV致癌病毒整合位点,建立宫颈癌预警模型和早期预治新策略,提高我国宫颈癌防治水平;(3) 发现和确定肿瘤转移特异性靶向分子和靶向肽,并适时将创新成果临床转化应用,肿瘤转移靶向标记肽TMTP1已用于临床诊断,ADV-TK拮抗肿瘤转移制剂(国家I类新药)已进入临床III期试验。
目前负责主编我国妇科恶性肿瘤诊疗指南,主编国家医学生八年制规划教材《妇产科学》和英文版《妇产科学》。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86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J Clin Invest、J Exp Med和J Nat Can Inst为代表的SCI杂志发表论文163余篇,总影响因子612.7分,总计被他人引用4262次,被Lancet等国际期刊他引2630次。带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两度获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获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获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read more MORE -
李德群,1945年8月生于江苏泰县。196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冶金系,198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模协CAD/CAM技术分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塑料模C3P研究室主任。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在国内率先开展塑料注射成形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工程应用效果。近年来,致力于面向宏微观结合的塑料注射成形过程集成系统和智能型塑料注射机的研发,为我国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获2002年、2007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read more MORE -
余少华,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著名的通信网络专家,教授级高工,博士导师和博士后导师,武汉邮科院总工程师,历任国际电联第7研究组(数据网和开放系统通信)IP底层协议专题报告人,国际电联第17研究组(数据网和和电信语言)IP底层协议专题报告人,国家863信息领域第四届通信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及IP和多媒体通信标准委员会副主席,国际电联第15研究组(光网络和接入网)副主席,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纤传输系统与网络技术专家。现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光通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863计划网络与通信主题专家。他以第一完成人和单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中国专利金奖一项、优秀奖两项,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三项。(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read more MORE -
丁烈云,男,教授,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毕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5年12月出生,1981年12月入党,1973年8月参加工作,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任东北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研究成果在我国多个地铁建设工程中成功应用,并推广应用到其他土木建筑工程,为提升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1项国家标准,出版2部著作和1部国家精品教材,发表论文百余篇。(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read more MORE -
曹文宣,男,鱼类生物学家。籍贯四川省彭州市,1934年5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及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理事长,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业部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荣誉会员,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等职。
长期致力于鱼类动物地理学、生态学研究,以及长江鱼类资源和珍稀、特有鱼类物种保护的研究,在鱼类分类学、鱼类生态学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均有深厚的造诣。通过对高原特有的裂腹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高原环境变化适应性关系的研究,创新性地从裂腹鱼类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的角度,论证了青藏高原的地质发展历史。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救鱼措施的研究中,确认主要救鱼对象为中华鲟,科学论证其可以在坝下自然繁殖,力主不必修建过鱼设施,代之以繁殖群体保护和人工繁殖放流,不仅保证了该物种的繁衍,而且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基建投资。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研究中,开辟了我国鱼类资源小型化现象研究的新领域。主持多项有关水利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和对策研究,主持“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方法和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及可行性”、“长江珍稀水生动物流动监测站”等项目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代表作有《裂腹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起的关系》和《三峡工程对长江水域生态的影响及对策》等。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read more MORE -
钟彩虹,女,1968年2月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理事、湖北省植物学会理事、农业部种植业(水果业)指导专家组成员。先后荣获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湖北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10月湖北省直机关“我身边的好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5名成员之一;2018年5月中国科协“百名科学家、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入选者。
在风景优美的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有一片猕猴桃园。每年10月,猕猴桃挂满枝头,总是引来游人如织。这里的“园丁”是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主任钟彩虹。
这位猕猴桃科研、产业推广上的“女强人” ,也是扶贫工作的“技术先锋”。12年来,她和团队在1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多个省级贫困县开展了新品种的推广和示范种植,建设了24个核心标准种植基地,累计推广新品种35万余亩,配套高效生产技术辐射100万余亩,培训中层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基层技术人员6万余人次,赢得农户、企业、政府的广泛赞誉。
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钟彩虹是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种质资源与育种学学科组组长,兼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主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理事长,湖北省植物学会理事。2018年3月,成为农业部种植业(水果业)指导专家组成员,指导我国猕猴桃产业。
作为一名女同志,钟彩虹长期坚守在科研开发一线,经常加班加点编制项目、规划,并出入全国各个基地,深入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树立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杆。已经50岁的她依然像10多年前一样,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的田间地头,和地里的果农打得火热。唯一的变化是她开始觉得长时间忙碌后身体有些吃不消;给农民上课时,喉咙的干涩也迫使她不得不多次停下来喝水休息。
近10年来,钟彩虹审定或保护新品种16个,其中植物新品种权7个,国家审定新品种6个,2015年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2017年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出版专著9部,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篇,其中SCI 27篇,获得发明专利16个。
实现猕猴桃科研跨越发展 实现农业科技“中国梦”
猕猴桃是原产中国的水果,一百多年前从湖北引种到新西兰并发展成一个世界性的水果产业,但是新西兰无偿利用中国野生资源品种却从未向我国授权种植,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存在国产猕猴桃论斤卖,新西兰猕猴桃论个卖的尴尬局面。武汉植物园自1978年参与全国猕猴桃科研协作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建成了国际上种质资源最丰富的资源圃,在多个领域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猕猴桃研究中心。
2006年,钟彩虹被调到武汉植物园工作,在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基础上,注重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经过几代猕猴桃人的30余年的不懈努力,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团队培育出25余个优异的国家级、省级品种,其中有我国首个实现全球专利转让的中熟优质黄肉品种,还有国际上第一个成功商业运用的种间杂交培育的晚熟优质品种。通过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全球商业化,推广的新品种在国内外高端市场占有15%以上份额,重新夺回了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在科学研究和品种培育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精准扶贫勇挑重担 无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当钟彩虹团队在实验室、在基地日以继夜的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时候,并没有忘了肩上精准扶贫、推动我国猕猴桃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任。钟彩虹说,在她每次深入田间地头时,遇到因不懂技术而带来损失或效益低下的朴实农民时,当她看到老百姓对技术渴望的眼神、对农业专家的期盼时,她都感到心痛和辛酸,眼泪也出来了,更感到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身上责任重大。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同时积极响应中科院院党组和中科院武汉分院分党组的号召,钟彩虹团队深入十八洞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选取优质品种,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讲授栽培种植关键技术,帮助他们坚定了依靠猕猴桃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目前,花垣基地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200余亩,2017年初结果,2018年投产,并计划通过这个核心基地的示范,在全县带动发展猕猴桃1.5万亩,形成该县一个新兴农业产业,力争为精准扶贫提供现实路径。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在重点考察了钟彩虹团队的工作后,欣喜地说:“产业化扶贫是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科研成果就是要向社会开放共享,让农民真正受益。”
但农业成果的推广更复杂,与各地的气候、土壤等密切相关,需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稍有不慎就会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为了跑好这最后一公里路程,把我们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长期以来,钟彩虹每年都要用半年以上的时间,到全国各地的猕猴桃基地,到田间地头,给农民上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科技成果,手把手地教他们栽苗、整枝、防病治虫,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风里来、雨里去,与众多果农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农民们私底下称呼钟彩虹为“农民科学家”。
有一次是钟彩虹去湖北建始县长梁镇上课,台下坐满了农民,那天她不觉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台下没有人中途离开,也没有人说话,他们都很专注地听讲,会后,钟彩虹问他们听懂了没有,他们都点头说听懂了,让钟彩虹非常感动。
还有一次,2010年,钟彩虹到四川蒲江县上课,会场里座无虚席,连走道里都挤满了自发前来听课的农民,人数与2007年在蒲江初次讲课时稀落的人群相比,翻了好几倍。三年时间,他们中的很多通过种植猕猴桃致富了,有的还团购了奥迪汽车,修建了新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很多人是西装革履,开着小汽车来的。一位新同事问:“钟老师,这些都是农民吗?”钟彩虹笑着回答:“是的,这就是富起来的农民,是通过我们的科技致富的!”那一刻,钟彩虹从心底感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党员,自己付出的汗水有多么值得!(省科协组织人事部、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 理科学会
- 工科学会
- 农科学会
- 医科学会
- 交叉学会
-
- 湖北省电磁兼容学会
- 湖北省自动化学会
- 湖北省工程图学学会
- 湖北省内燃机学会
- 湖北省计算机学会
- 湖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
- 湖北省仪器仪表学会
- 湖北省振动工程学会
- 湖北省燃烧工程研究会
- 湖北省纺织工程学会
- 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湖北省航海学会
-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
- 湖北省航空学会
- 湖北省石油学会
- 湖北省制冷学会
- 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 湖北省复合材料学会
- 湖北省汽车工程学会
- 湖北省造纸学会
- 湖北省烟草学会
- 湖北省造船工程学会
- 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
- 湖北省铁道学会
- 湖北省公路学会
- 湖北省计量测试学会
- 湖北省标准化协会
- 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 湖北省金属学会
- 湖北省腐蚀与防护学会
- 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
-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 湖北省钢结构学会
- 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
- 湖北省消防协会
- 湖北省通信学会
- 湖北省硅酸盐学会
- 湖北省人工智能学会